認真建議,以後這種類型的音樂劇都改名為"流行音樂劇"或"輕音樂劇"。

 

 

 

  以音樂劇來說,音樂應該是最重要的元素,可是今年這齣音樂劇上半場讓我看了滿肚子火,下半場曲風較多元,稍微平衡了上半場打折的分數。總體來說,我傾向不推薦也不反推薦,以下列舉優缺點。

 

(優點)

1. 男女主角歌聲都好聽。

2. 魏如萱、王若琳詮釋力強。

3. 燈光佳。

 

 

 

(缺點)

  缺點就有點多了,可是為了表達我對表演工作者一向的敬意和支持,我只能說,觀眾族群不同決定賣不賣座,也許我就是這個不願意買座的觀眾。

 

1. 劇本內容太單薄

 

  光鋪梗就用掉一個上半場,我明白劇中想表達的一再擦身而過的遺憾、惆悵,可惜我認真看完了上半場還是沒感覺出任何惆悵。我必須說,只靠"一個下午"的愛情故事實在撐不起一齣音樂劇。雖然音樂性是主要成分,但這還是"劇",劇情太單薄,張力夠不夠還是讓人一眼就看穿。

 

  好了,那你可能會說,除了他們的愛情故事,配角其實也各有不同職業啊?老闆娘、作家背後的故事不都很吸引人嗎?

 

  是啊,是很吸引人,可是不知道為什麼,他們的台詞敘述起來太悠然物外,有時候會有一些很明顯的不自然,人物特質怎麼樣就是立體不起來。

 

 

 

 

2. 各首音樂風格彼此太相似

 

  連續聽一個半場會讓人疲乏,在故事節奏上、聽覺上都沒有新意。下半場曲風、編曲比較多樣化了,我好不容易才從座位上醒過來。

 

3. 再來就是很殘酷,也很考驗聽眾涵養的一點:整組演員,除了魏如萱、王若琳、老闆娘之外,竟然沒幾個能唱出旋律線條

 

  王大文聲音還不錯,唱和聲時也很準,但男角們除了他之外,竟然只剩下作家能唱。就別說飾演rocker的演員尾音多愛飄了。演唱音準不佳之外,音樂的流動性竟然無比地差,好多首歌都像一個字一個字在唱的,簡直像個中學生合唱團一樣呆板。當下我真的很想翻桌:你這樣叫做唱歌嗎?你還售票耶?你還自稱音樂劇?--我必須說,這不是演員的問題,是音樂劇劇組沒把音樂好好地教授給演員。

 

 

 

 

  你或許會說,這本來就是都會輕愛情劇啊!需要唱出那麼硬的功夫嗎?唱那麼大管的,像聲樂那種唱法的話,唱起來也不像都會輕愛情劇了啊!

 

  好啦,如果你要這樣為它護航,我只好說,一時的票房或許可以滿足觀眾、滿足商業需求,可是路走得長不長遠,你若真是個演員,未來還想演音樂劇,你最好自己好好下工夫精進自己吧,就拿魏如萱舉例,雖全場都是許多氣音、口腔共鳴的唱法(我敢打賭這種唱法拿掉mic觀眾就什麼都聽不見了),可是她的音樂旋律線拉得很完整、很立體,也的確透過歌曲敘述了歌詞的故事,因此她是真正懂得唱歌、懂如何唱歌,只是使用的共鳴點不同罷了(附帶一提,我不是魏如萱的歌迷,平時連關注都稱不上)。你不唱大管的,要唱都會輕愛情劇,你至少也要有她這種敘述的功力和技巧。偏偏這幾個演員,要硬底子不硬,要技巧又沒技巧,唱得讓我完全不能入戲--我再強調一次這完全是劇組的問題,是音樂總監的責任!(好啦你真的是個很不錯的製作人,做過很多我很喜歡的歌,可是這齣音樂劇在演唱方面(除了魏如萱、王若琳部分)真的無法得到我青睞)

 

 

 

4. 演出元素多元,演員素質卻參差不齊

 

  裡面有現代舞元素,有舞台劇元素,各演員在舞台上群舞時卻明顯看出舞者個別的差異。這就見仁見智了,但我還是覺得,其中至少"舞台劇元素"這一塊是最好照顧的,也就是把戲演好--但怎麼說呢?這些演員不是演技不好,是對白設計上,少了舞台劇慣有的生命力和渲染力。整體來說,就是不能入戲。

 

 

  綜合心得:這就是一齣都會輕愛情故事,以上各種B>Z的部分讓我實在推薦不下去,但我明白一齣劇裡一定有些東西能觸動到某些人的心裡,說出某些人心裡的感受,所以我就不反推了,歡迎看過的人提供不同想法討論。良心建議假如您是和我一樣,對音準有潔癖、耳朵有自動追蹤走音功能近乎強迫症的,就......謹慎選擇吧XD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星心亞(C.C.Y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